巷口的大碗乾麵悄悄的調漲5元,便利商店的紅茶似乎越來越小瓶,爸媽加油完的神情一次比一次凝重。過去幾年「通貨膨脹」這個詞已經深入每個人的心中,搭配新聞中「萬物齊漲」的聳動標題,錢越來越「薄」儼然是全民最有感的事情。但是我們要如何客觀認定通貨膨脹這件事情呢?難道今天一張40元的蔥油餅,明天調漲為50元,上漲了25%,就能認定這是通膨嗎?如果要探討這個問題,就必須從「消費者物價指數」(Consumer Price Index, CPI)談起。通貨膨脹並沒有一個單一的衡量標準,多數時候都是採CPI作為指標,媒體上所說的「通貨膨脹率」,指的都是CPI的變動率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定義,CPI主要用以衡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