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05年,由清廷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主導的汴洛鐵路動工。這條鐵路經過洛陽邙山,此地風水甚佳,自古即為帝王陵墓所在。工程施作至邙山一帶時,挖出眾多色彩繽紛的陶器,但政府單位與工人不以為意,認為這些陶器帶有穢氣。但識貨的古董商將這批陶器賣給北平(今北京)古董商,後來因其色澤豐富而被外國收藏家競相收購,古董商為方便交易,便取名「唐三彩」,這批陶器自此舉世聞名。唐三彩在清末出土以前,幾乎無文獻資料可尋,這與它的主要功能有關。唐三彩大部分為冥器用途,也就是陪葬品。在古代,冥器是不入大雅之堂的物件,自然難以在史書中窺見該文物。直到1916年,金石學家羅振玉的《古明器圖錄》提及唐三彩,這才讓它進入學術討論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