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統計,全臺共有34間義民廟。與供奉神像的媽祖廟或關帝廟不同,義民廟的主神以「牌位」形式呈現,這讓人不禁好奇:義民廟供奉的主神究竟是誰?而義民信仰又是如何在臺灣發展起來的呢?在清朝統治臺灣期間,因為清廷對臺灣的治理相對消極,官員懈怠、地方兵力不足,導致社會動盪頻繁,人們常說「三年一小反,五年一大亂」。1721年,臺灣發生了清領時期的首次民變――朱一貴事件[注釋1],動亂範圍擴及高雄、屏東、臺南、嘉義等地。當時屏東六堆地區[注釋2]的客家人協助清廷平亂,付出了重大的犧牲。為了紀念這些在朱一貴事件中英勇犧牲的客家人,當時的閩浙總督覺羅滿保在屏東六堆的中堆(今屏東縣竹田鄉)建立了忠義亭,這就是臺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