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臺灣夜市,各種新奇小吃、傳統美食琳琅滿目,但無論攤位多寡,每一條小吃街一定都看得到賣臭豆腐的攤位。甚至根本不用看,大老遠外就能聞到那「臭」到令人垂涎三尺的氣味。臭豆腐是一項廣泛流傳的在華人圈豆腐發酵製品。相傳臭豆腐於清朝開始流行,最初是一位落榜的讀書人沒錢回家,只好滯留在北京做起豆腐生意。為了保存滯銷的豆腐,便將其放在醃菜的醬缸中儲存,但時間一久竟然忘了這件事。直到某日他才終於想起,取出醬缸中的豆腐,發現豆腐不但沒有腐味反而非常美味,大受顧客歡迎,在北京一帶因此聲名大噪,甚至成為清廷的桌上佳餚,由慈禧太后賜名「御青方」。臭豆腐的精髓就在於其臭味。因此用來醃製豆腐的「臭滷水」也就是一盤臭豆腐...